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张海明:一生都在为创业做准备

发稿时间:2016-09-05 12:44:21 来源: 中工网

  “我经历的故事太多了,你要耐心地听。”张海明不疾不缓地和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故事。他是当年赶上末班车的“老三届”,后来跳过本科直接考上了“文革”后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他是上世纪80年代末率先在美国创业的第一批华人留学生,凭着信念与毅力,最终冲出种种阻力,创建全球第二大片式保护芯片研制公司。你或许不熟悉他的名字,但是你正在使用的手机、电脑中,很有可能就有他的公司研发生产的保护芯片。用他的话说,“小到电脑、手机、GPS,大到航天器,几乎所有的载人飞船、高轨道卫星,它们所用的保护芯片、模组、电感,都不乏包含我们的产品。”

  他是美国AEM控股公司和AEM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全国政协海外特邀代表。这样一位成功的华商,是如何起家,又是如何走过创业路上的险阻?“我一生都在为创业做准备。”这是张海明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冲破玻璃天花板

  张海明的成功,伴随着他一次又一次勇敢地冲破挡在头顶的玻璃天花板。

  第一次,是他25岁那年。那时,已在广东一家大型国企被培养担任副厂长的张海明,因为不安于现状,选择参加全国统考,成为华南理工大学首次招收的50名研究生之一。那一届,全国招收的研究生不到1000人,平均年龄要比张海明大近10岁。作为那个年代的佼佼者,张海明没有就此停下前进的脚步。完成硕士课程之后,他再一次选择挑战自己,揣着300美元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自己30多年的异国打拼。

  第二次,是他35岁那年。那时,张海明已是全球行业龙头京瓷国际的高级主管,而在此之前,他还担任过荷兰飞利浦公司美国研究中心的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因为出色的研发能力,在短短一年半内连升三次。然而,张海明知道,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他的头顶始终有一块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天花板。大公司里条条框框的制度束缚,让他更加渴望一个可以施展个性的广阔平台。行动派的他没有犹豫太久,就在美国加州创立了一家美国电子材料公司,从为其他公司提供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的技术顾问做起,白手创业。

  “那时也不知道创业有多难,就是为了实现自我的理想,就去了。”谈起当初,张海明笑说,自己就是“无知者无畏”。

  当年在大公司工作时,年轻的张海明总想,“如果有一天可以自己出来干一番事业,那该多好。”正是这个信念,让张海明又一次冲破了华人在美国创业的玻璃天花板。

责任编辑:张泉(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