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苏金成用二次生命回馈社会:“荒芜”的村里缘何有间书画室

发稿时间:2016-08-29 09:38:00 来源: 解放日报

  宝山区大场镇葑村村委会,地处上海外环附近。放眼周围,除了一幢幢农民动迁房之外,多少有些荒芜。可就在村委会里,竟藏着一个颇具人气的书画室。往来其中的,不仅有村民,还有书画界的大咖。

  它起始于3年多前,得益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苏金成。即便在此期间,一场重病突袭了苏金成,也没有打乱他在村委会书画室的教学计划。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村民搬进公房出现的“文化真空期”内,这样一个书画室的出现,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村委会成了大学教授的“据点”

  2013年,刚搬进公房的大场葑村村民许海兵高兴了没多久,就开始感觉到无聊。

  “原本村里大家一起嘠山河,老开心的。可住了这公房,上了电梯门一关,谁也不认识谁。”没事的时候,他开始热衷在麻将桌上打发时间,常常昏天黑地就是一天过去了。

  村民们缺乏文化生活的现状,被偶然闯入的苏金成发现了。当时37岁的他,不仅是中国美院招收的第一位博士后,也是上海大学美术学专业最年轻的研究生导师。苏金成来到离家不远的葑村村委会,和村干部商量:“能否将村里一间闲置房间改成书画室,我可以每周用两个半天,免费教村民工笔画和书法。”

  一位在中国书画界小有名气的大学教授,竟然愿意为村民做志愿者。村委会主任陈慧琴一听马上就心动了。书画室很快建了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老人、孩子,以及各行各业的人都慕名而来,小小的书画室经常学习者爆满。苏金成开设了“葑村小讲坛”,除了教大家如何写字、画画,还自费印刷数百本相关书籍,教大家如何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收藏。

  每年春节前夕,苏金成有个保留节目,就是带领书画班的学员们写春联送给村里的老人、社区和学校。他当场挥毫泼墨,为村民义务书写春联200多副,送去新春祝福。老人们领到春联后,个个爱不释手。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改变了什么

  然而,世事难料。2014年上半年,原本身体很健康的苏金成在一次输液中突然昏迷,经确诊他患了暴发性肝衰竭,该病的死亡率高达七成,必须立即进行肝移植手术。

  但10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让苏金成本不富裕的家庭难以承受。就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他的朋友、同事、校友,以及葑村村与大场镇的领导等都向他伸出了援手,在他昏迷期间,大家的捐款为他凑足了手术费。

  很幸运,医院成功找到了匹配的肝脏,为他顺利进行了手术。

  葑村书画室的学员和孩子们都惦记着苏老师的病情,也以为他可能不会回来教大家画画了。可是,仅仅半年多,刚度过移植手术排异期的苏金成,又回到了心爱的画室,重新开始备课、上课、画画。除了继续为村民讲授书画知识,他的画室还吸引了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

  2014年重阳节,当苏金成得知祁连敬老院要新建一个休憩亭时,主动请缨和同事们一起设计。苏金成说:“大家一起帮我与命运搏了一回,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大家给我的,我要用它回馈社会。”

  在文化滋养中实现互惠

  9岁的吴翊豪是苏金成书画室的常客,在苏老师耐心指导下,他的美术技艺也突飞猛进。这3年多,苏金成指导过的小朋友已有数百人,他了解并熟悉每个人的特点。

  在旁人看来,苏金成进行这样的教学似乎“大材小用”。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我在博士期间就做民间美术研究,和村民们有着自然的情感贴近。他们的纯真和质朴,很打动我。同时也对幼儿美术教育很感兴趣,希望通过早期教育开发孩子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更丰富更活跃。”

  现在只要没有课,苏金成就泡在村里的书画室。作画的同时,不断停下来指导来访的村民,每周还用固定的时间为他们及小朋友上课,甚至把自己的研究生也拉过来,所有的课程和教材,苏金成都免费提供,还自己出钱补贴来上课的研究生。

  苏金成筹划着,未来将艺术作品继续与慈善相结合,举行一系列公益活动,比如慈善捐赠、慈善义卖,将所得钱物捐赠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说:“经历过生死的我,更明白生活的温暖。我希望能将这份温暖扩散。”

  而在大场镇葑村村委会,还将针对很多老年人想学书画的需求,开一间专门面向老年人的书画室。其中的指导老师,依然是苏金成。(记者 周楠)

责任编辑:张泉(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