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徐文明:三十多年真情奉献 默默守护乡亲健康

发稿时间:2016-08-27 13:50:00 来源: 中国文明网

  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张家村,提起乡村医生徐文明,大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说:“老徐医生把乡亲们当亲人,从来都是想方设法解除大家的病痛,他不图名不图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从医三十多年来,徐文明为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不仅赢得了好口碑,更赢得了村里乡里乡亲的尊重和信赖。

徐文明正在给村民诊治。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治病救人一心为民 多次婉拒高薪聘请

  1978年,徐文明毕业于内蒙古赤峰县卫生学校,在赤峰中心医院实习一年后,便成为一名乡村医生。1980年,徐文明举家从赤峰县迁至盘山县胡家镇张家村。因为有过从医的经历,徐文明在张家村还想做一名乡村医生,但是,他初来乍到,村民们既不知道他的为人如何,也不知道他的医术怎样,对这位年轻医生都持怀疑态度,没有几个患者愿意登门求医。为了尽快和乡亲们熟悉起来,徐文明尝试着与乡亲们多接触,知道谁家有病人,他就主动上门,根据病症给他们配药,并且告诉病人有效果再来找他。时间长了,乡亲们发现他配的药疗效好,费用又少,徐文明的为人和医术也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徐文明正在给患者配药。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也就在那段时间,村子里正好缺一名乡村医生,村委会发现徐文明是个不错的人选,于是,决定让他到村卫生所担任医生。从此,徐文明扛起了村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任。

  每天睁开眼睛,徐文明满脑子想的都是患者的事情。早上天刚亮,村卫生所就开门了;晚上不管多晚,只要有病人,村卫生所的门就一直开着。一年365天,徐文明不是在卫生所给患者看病、开药方,就是背着药箱奔走在去往患者家里的路上。下班后,他也是随时“待命”,一旦有危重病人,就立刻出诊。三十多年来,徐文明几乎没过过周末,他放弃了各种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乡亲们的健康上。

  除了日常诊疗工作,徐文明每两个月还要在村里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及时送发防保站印发的各种宣传资料,把预防保健知识普及到各家各户,此外,他还为村里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人不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在张家村,徐文明建立了近500份村民健康档案,他说:“这样,我可以及时了解每一位乡亲的健康动态。”

  一心为民的好口碑很快传了开来,有几家县里的医院多次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徐文明担任副院长或院长,他都拒绝了。他说:“虽然城里待遇更好,但我舍不得乡亲们,我已经把乡亲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了。”乡亲们更离不开徐文明,大家都把他当成了最贴心的人。徐文明说:“虽说在哪都一样给患者看病,但我更愿意和乡亲们在一起,为他们解除病痛。”

  刻苦钻研 他为何要“拼命”学习先进知识?

  徐文明常说:“在农村,一个乡村医生需要解决一个医院日常要解决的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因此,医疗知识面一定要宽,而且要精。”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拓宽医疗知识面,他一边忙工作一边忙学习。每天忙完村卫生所的工作之后,徐文明就把仅有的一点儿休息时间都用在学习医疗知识、提高医疗水平上。他熟读和学习《四大经典》《医宗金鉴》《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林改错》《医学心悟》等历代名家专著。为了能把这些名家专著看懂记熟,徐文明把研读的经典全部抄写一遍,以加深记忆。

为帮助村民解除病痛,徐文明时时不忘充电学习。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除了研读和抄写名家专著,徐文明还把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病例综合在一起,进行仔细的研究。尤其碰到一些罕见的病例,他就通过查阅各类医书,来研究治疗方法。每解决一个难题,他都兴奋不已。通过挤时间学习思考,徐文明不仅掌握了很多先进的医疗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诊治水平。

  经过多年的积累,徐文明的医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获得患者的好评。虽然有了一些成绩,但他仍旧不忘继续学习新的医疗知识。2005年,徐文明考入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深造。20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的徐文明依然回到了张家村卫生所,继续做一名乡村医生。

  徐文明说,自己这么拼命学习先进医疗知识,并不是为了去大医院工作,而是为了能更及时、更有效地解决村里患者的痛苦。他说:“以前,看到乡亲们患了疾病,自己却无法有效及时地帮助他们,心里总是愧疚不已。正因为这样,我才会下决心,去努力钻研医疗知识,提升自己的诊治水平,让自己有能力及时帮助乡亲们诊治疾病。”

  对于村民们来说,很多病都能在村卫生所看好,就不用再往大医院跑了。而这背后,则是徐文明艰辛的付出。他说,乡村医疗条件不好,乡亲们看病难,他就要用快速提高自己诊治水平的方式,尽力改变村里就医难的现状,为乡亲们祛除小病,防止大病,让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外地患者为何信任这个乡村诊所?

  徐文明精湛的医术,不仅守护了乡亲们的健康,同时,也收获了口碑。提起他,远近闻名,甚至黑龙江、上海、新疆都有患者慕名来求医。名气大了,但徐文明没有忘记初心。在他心中一直感怀自己当初落脚张家村时村民对自己的照应。村民们为一些小病找他诊治拿药,他从来都是不收费或者少收费,他的想法很简单,老百姓挣钱不容易,能少收一点儿就是一点儿。

  除了没有忘记乡亲们的照应,徐文明更没有忘记的是作为一名医生应该有的救死扶伤的精神。对于村里经常来找他看病的患者,他都记在脑子里,谁患啥病,该注意啥,一清二楚。而对于从外地赶来的患者,他也会牵挂在心。

  徐文明正在为患者诊疗。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曾经有一位黑龙江的患者,腿部患有疾病,行走要依靠双拐,并且疼痛难忍。这位患者从一位病友口中得知徐文明治好过这样的病。她高兴的同时,也半信半疑,她总觉得很多大医院都没治好,一个乡村诊所能行吗。但她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徐文明的村卫生所。徐文明仔细询问了病情,并查看了她近期的X光片,对症下药,经过两个多月的诊疗,患者病情有了好转。这给了患者及家人继续坚持治疗的动力,经过徐文明持续一年半的诊疗,这位患者已经可以扔掉双拐,从事轻体力劳动了。为此,患者和家属对徐文明感激万分,然而,徐文明却说:“对待每一位患者,我都要尽心去帮助,因为我是一名医生。”

  这些年,徐文明更加忙碌了,小小的医务室,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其中很多患者都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徐文明经常凌晨3、4点钟就起床,为那些前来就诊的人们挂号(排序号),他每天清晨总是简单地吃两口早餐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说:“自己少睡一会儿,患者就可以少等一会儿,患者的痛苦就能早一些减少。”

责任编辑:彭志楷(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