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石勇:妙手巧控“安全阀”

发稿时间:2016-08-27 12:25:00 来源: 中工网

  一次,石勇在与朝鲜隔江相望的图们市出差,竟然看到一列火车上清晰地写着太原北车辆段的字样以及他检修的流水号,心里顿时涌起了一种难言的自豪。他说:“每每看到我们检修的火车在全国各地安全、平稳地飞驰,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石勇是太原铁路局太原北车辆段修配车间副主任、高级技师,主要负责火车制动阀的故障处置。石勇说:“可别小看这制动阀,它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件,堪称列车的安全‘心脏’。”

  进入维护这些“心脏”的车间,洁净的厂房、整洁有序的操作台、闪烁运转的智能仪器,俨然置身于一间现代化的“手术室”。技术员正在对制动阀进行拆洗、检修、组装。据介绍,一个120型制动阀包括156个零部件以及30多个孔径不一的通路。整个检修过程包括清洗、研磨、拼装等12道工序。石勇主要负责第10道工序,即控制阀试验。“简单讲,就是经过前期的诊断,通过试验给制动阀对症开‘处方’”。

  记者采访时,石勇正在检修C64K型货车的120型制动阀。经过120型制动阀试验台检测,试验记录上显示“制动缸压力升1”的测试结果不合格,超出规定质量要求0.4千帕。石勇迅速作出判断,要求技术员立即检查局减阀、局减弹簧以及滑阀上的局减通路。经过一番调试后,该制动阀顺利通过检修。

  迅速判断“心脏”的“病症”,并迅速对症下“药”,这项技术可是石勇的“独家绝活”。前些天,一名检修员发现制动阀的缓解阻力测试超标,判断是夹心阀出现故障。大家忙活了半天,测试结果还是不合格。石勇开出的“药方”是检查滑阀与滑阀座的接触阻力以及蝶簧与阀体间的阻力。最终,“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事实证明了“姜还是老的辣”。

  石勇不只满足于做第10道工序的“把关人”,他的用心、创新体现在12道工序的每一处小细节,细化到每一件模具、每一个细微的孔径。

  120型制动阀滑阀上直径为0.2毫米的逆流孔易发生油污堵塞,清淤工作费时费力。石勇发现了针灸针的妙处,根据制动阀的内部孔径将16根针灸针研磨成与孔径相匹配的探针。孔路堵塞时,小小探针成了得心应手的工具。就连炖肉用的金属调料盒也被他信手拈来、善加利用。石勇将吸铁石装进调料盒,放到清洗机里,做成了清洗机金属粉末回收器,既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高效清洗。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生活化”,还体现了“智能化”。为提升制动阀的检修品质,石勇又琢磨起了一台报废的705型检修试验台。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他保留了试验台与制动阀对应的孔隙通路,接上风路管,研制成功了全路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动阀阀体通路清污机”,之后,在段里支持下安装了液晶触屏,不仅能直观显示风力吹尘过程,而且能根据操作需要自行设置参数。仅此一项发明就创造了150万余元的经济效益。

  在拼装工序,石勇设计制作了固定式120型控制阀配件拆装板、制作了密封圈安装模具,在最后的验收工序,还利用热风塑膜确保检修好的制动阀“纤尘不染”……据不完全统计,石勇入段以来,利用修旧利废、创新改造,节约修车成本费用154万元,累计为企业创效380万元。来自巴基斯坦的专家对石勇这一项项“小发明”赞叹不已,要把它们“嫁接”到企业生产中。

  练就“独家绝活”,靠的是一颗坚毅的心。

  1982年,石勇来到太原北车辆段,成为了一名内制动钳工,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研究制动阀故障处置上。他利用业余时间蹲地沟、钻机械室,反复练习拆、修、装,不懂就向老师傅讨教。他把故障现象、处理过程等内容记满一个个笔记本,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石勇常说,人总要有点追求,而他的追求与火车制动阀检修事业紧紧连在一起。2013年他成为“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获得者,2015年被评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

  2014年,“石勇创新工作室”成立。在检修车间、作业点前,同事们到处都能看到石勇拿着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手把手地给徒弟们传授绝活儿的身影。

  眼下,石勇正在琢磨“动态货车制动系统模拟器”的事,“就像航天人利用高铁列车运行为航天器做实验一样,观察在30、50、80甚至更高时速及过钢轨道岔条件下的货车制动系统数据变化,让检修工艺更精准、更实际”!

责任编辑:彭志楷(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