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锔瓷匠人孟振刚:有了金刚钻,才揽得了瓷器活儿

发稿时间:2016-08-16 10:53:00 来源: 石家庄日报

工作间虽然简陋,但孟振刚的锔活儿却一点也不含糊。


锔补后的器物有了别样的美。


  看似简单的工具,却与孟振刚一起赋予了瓷器新的生命。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人们耳熟能详的这句中国老话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这门手艺用像钉书钉一样的铜锔钉,把破碎的瓷器一片片“锔”起来,将破瓷器修复得滴水不漏,可以重新使用。但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打碎的碗盘多数人都选择弃而不用,“锔瓷”这门传统老手艺也就近乎绝迹了。可是我们仍然寻访到了一位执著于锔瓷的手工艺人,他用自己手中的金刚钻让破碎的瓷器有了第二次生命。

  “锔盆锔碗锔大缸……”现今四十岁往上的人应该还记得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锔瓷匠,这吆喝声听起来也是那么熟悉。在锔瓷匠人孟振刚的记忆中,这吆喝声更是宛若优美的曲调,时时在心里回荡。

  古老的手工技艺

  锔瓷,是中国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明代时期的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札记》中对瓷器修补有这样的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

  古代民风朴素,以节俭为传统美德的时代,若是餐具出现裂痕不忍丢弃,或不慎打破的传家之宝或有纪念性的陶瓷器,就请来锔瓷匠进行修复。经过锔补过后的瓷器,滴水不漏。

  但是锔瓷不仅仅是为了修复瓷器,锔瓷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清朝八旗子弟们陶醉于“赏花弄鸟,玩瓷藏玉”,清花、斗彩、紫砂、南泥……在赏玩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不慎失手摔破、摔裂,便找做活儿精细的锔匠锔补,要求他们用金、银、铜钉锔补修复古旧瓷器来比富显阔。一时间,“锔活秀”风烟四起,坏的、破的锔补,完好的也要故意弄破再锔好来比秀。

  随着时代的变迁,锔瓷这一行当也逐渐萧条下来,锔匠们只是锔补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学习锔瓷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只有那孤独的锔瓷老匠人,为了生活不得不走街串巷,喊着老调的“锔盆锔碗锔大缸”。

  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现代化制瓷业也快速发展起来,瓷器坏了扔掉再买新的,很少有人再想到锔瓷匠,锔瓷匠人们挑着家什几乎走到了尽头,这一手艺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两地间执著学艺

  走进孟振刚的家,他正拿着刚刚锔好的一个瓷碗不停地看着,小巧的锔钉均匀地分布在瓷碗的裂缝上,一个纹路立体、金光闪闪的小荷叶嵌在瓷碗的边沿。“我有一个习惯,每当锔好一件活儿,我都会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地端详,有时候能看上两天。”这么做,既是他在检查自己锔活儿还有哪儿做得不够完美,更是他陶醉在锔瓷手艺里的一种直接表现,“我是太喜欢这门手艺了。”

  说起孟振刚的从“艺”之路,可以说是“大器晚成”。老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可孟振刚学习锔瓷手艺偏偏就是四十岁以后开始的。

  生在农村的孟振刚,十二三岁就开始跟着当铁匠的父亲学打铁,从拉风箱开始到真正上手打铁,他有着九年的铁匠经历。“在农村打得最多的就是锄头、耙子等各种农具,还有家常用的刀等铁器。”

  各种农具的批量化生产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让铁匠这一行当也逐渐没了生意,孟振刚便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我做过小买卖、在工厂里打过工,可是我对古玩器具的喜爱在心里一直割舍不下。”

  一个偶然的机会,2012年,孟振刚在央视播放的一个纪录片里看到了国家一级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振海展现的“锔活秀”技艺。“我当时就看入神了,想着自己要是能跟王老师学习这门手艺多好啊。”

  王振海自幼与锔瓷结缘, 9岁就掌握了“锔活秀”的全部技艺。“他的锔瓷手艺是祖传的,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他的爷爷人称‘王神手’,曾经是宫廷御匠。”孟振刚说,王振海在业界也有一个江湖雅号“王老邪”,数十年来为朋友和收藏者修补的古旧瓷器不计其数。

  王振海远在吉林,可为了学艺,孟振刚豁出去了。他一趟趟地往返吉林和石家庄,从“偷师”到正式拜师,孟振刚用了三年的时间。

  拜师后,孟振刚进步很快,这得益于他的铁匠经历,“上手快,进步也就快。”孟振刚说,跟师傅学艺七天他就掌握了锔钉、包口、镶嵌等入门的技艺,两个月后开始做包嘴这样对技艺要求较高的锔活儿。“做过铁匠,能掌握手劲儿的轻重。师傅对我的锔活挺满意,学了三个月就允许我晋级了。”

  不变的传承之心

  尽管锔瓷手艺历经了近千年,但今天锔瓷的技艺仍然继承了最古老的手法。

  在孟振刚位于家中厨房阳台一角的简陋工作室里,他为我们演示了一遍锔瓷的过程。“锔瓷首先是复原,这步很关键,理论上只要不是粉碎,都可以复原。”说着,孟振刚熟练地将破碎成几块的瓷碟拼起来,然后用绳子缠绕几圈,将瓷碟紧紧固定好,并用小锤轻轻地敲一敲,“用力一定要均匀,要严丝合缝,否则锔起来就容易变形。”

  接着就是打眼下钉。孟振刚拿出一把小金刚钻,用弓形的工具在金刚钻上缠绕一圈,钻头对准瓷器裂缝的两侧,左右拉动,就钻出了一排小孔。然后再把事先做好的铜锔子一个一个插进小孔,用小锤子把锔钉轻轻敲进去固定好。

  “钻孔是个关键,浅了铜锔子扒不住,深了容易打漏,最好的位置就是瓷器厚度的一半。”孟振刚说,钻孔的大小、排列以及钻孔的深浅都有严格的讲究,比如瓷碟或紫砂壶,厚度一般比较薄,有的甚至只有1毫米。在这种情况下,钻孔的深度就要控制在0.7—0.8毫米之间,这个深度完全靠锔匠的手感,是经年累月练出来的经验。“将锔钉固定好后,用鸡蛋清或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完整的锔瓷就完成了。”

  在孟振刚心里,锔瓷承载的不仅是一门传统手艺,更是中国老百姓勤俭节约、惜物惜福的优良传统。随着眼下文玩市场的火热,这项传统技艺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现在孟振刚经常会到一些茶城、庙会上转转,这些地方汇集了不少热衷于古瓷、紫砂的收藏者,其中很多人需要锔瓷匠的帮助。孟振刚介绍,锔匠根据器皿不同、破裂不同、位置不同、锔钉抓合张力的不同,再琢磨锔钉图案与钩角的合理位置,使锔好的器皿上的锔钉不仅不多余,反而使它增添韵味。“可以说,每件修复的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世间珍品。”

  在不断的瓷器修复过程中,孟振刚还琢磨出了新花样,让锔子在器物上成为装饰。我们看到他手工打磨出来的花样锔子,有的是树叶形状,有的是荷叶形状,还有顾客定制的花样。“在不同的器物上修饰不同的锔子,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当它们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每次看到顾客兴奋地把锔补好的瓷器带回家,我心里也十分高兴。”如今,孟振刚不仅在执著地提高着自己的锔瓷手艺,他也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给儿子,让这古老的手工技艺传承下去,为破损的瓷器创造新的生命,留下别样的美丽。(记者 杨惠玲 文 张晓峰 图)

责任编辑:张泉(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