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王阳阳:从火眼金睛到头脑风暴

发稿时间:2016-08-05 08:39:00 来源: 新华网

  这是一个关于年轻工匠的故事,他叫王阳阳,这是他的成绩单——4分23秒完成一台空调室外机的组装;生产线上10秒检出问题机器;刻苦钻研完成77个数字化质量控制点升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只有27岁。当人们对于大国工匠的印象还停留在花白头发和厚底眼镜时,王阳阳用自己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让我们领略到了新一代大国工匠的风采。

王阳阳在生产线上检查空调产品。新华网记者 何中然 摄

  一部电影引发一个梦想

  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原型拍摄的《首席执行官》可能是中国电影最早的现代商业传奇题材故事片,电影于2002年上映,艺术化的呈现了海尔从濒临倒闭的国营冰箱厂到成为全球知名家电企业的故事。

  6年之后,19岁的王阳阳机缘巧合在学校里与同学一起看到了这部电影,张瑞敏的奋斗精神和海尔的成长故事深深打动了这几个年轻人,他们相约毕业之后一起走进这家彼时已在中国家电业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要去实现和电影里年轻的张瑞敏一样的梦想——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经过各项考核和层层筛选,王阳阳和他的同学如愿加入了海尔大家庭。3个月的实习培训、3年的岗位历练,王阳阳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组装、电装、焊接……2011年,王阳阳在青岛海尔集团空调技能装配大赛中一举夺魁——他用4分23秒的时间组装了一台熟练工人要用20多分钟才能组装完成的空调室外机。

  熟练掌握了基本技能的王阳阳并没有自满,而是进一步向未知的领域探索。


王阳阳在检查生产线上的空调零部件。 新华网记者 何中然 摄

  从装配工到把关人

  2012年,通过竞争上岗,王阳阳成为海尔空调工厂的质量保障员。“只有熟练掌握了空调生产的所有流程,才有资格成为质量保障员。”王阳阳说,“质量保障是产品生产的关键,每一个质量保障员都会感受到来自产品和用户的压力,毕竟我们是最后一道关口。”

  王阳阳说,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的工作岗位,他的工作就是保证产品从装配到出厂全流程无差错。通过日常工作的不断总结和摸索,王阳阳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帮助,再借助耳听、眼看、手摸全面把控产品质量,王阳阳练就了一身绝活——一部普通的空调室外机从组装完成到下线需要16秒钟,而王阳阳仅仅只用10秒钟就可以判断出这部空调的质量性能和外观优劣。

  不仅如此,善于钻研的他还不断研究生产工艺,多次创新性的提出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检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让王阳阳最满意的是他的空调“静置检漏”检测方法。一部空调生产出来之后,一般很少检测冷媒是否泄漏,或者由于工序繁琐仅仅进行抽检,造成部分不合格产品出厂。而王阳阳发现了这一弊端,与同事和专家研讨过后,他提出了在空调室外机从下线到入库前这段时间,利用机器探知包装箱内气体成分的办法,检测冷媒泄漏的问题。通过多达26次的方案验证,这一技术最终成熟的在海尔空调产业线得到复制。

  王阳阳说,在这个岗位上,如果不学习不钻研,很快就会落伍。他说家人的支持和领导的期许,让他的工作充满动力。


王阳阳在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网记者 何中然 摄

  新时代的知识型匠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作为中国家电业领军企业,海尔正在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新型制造企业转型。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号召下,海尔集团上线了一批完全信息化的新型互联工厂,王阳阳再一次成为互联工厂的岗位带头人。

  从传统工厂向互联工厂转变,王阳阳最大的感受是“高科技”。通过和德国、日本等企业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王阳阳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只有使用信息化的质量和检测技术,才能保证一流的用户体验。

  从与德国专家合作研究空调噪声密闭检测技术到与同事合作攻关空调内机电控自检系统,从大数据在线分析空调稳定性到全流程可视化生产体验,王阳阳在新的互联工厂中不断实践着自己对于质量的责任宣言和对产品的极致追求。

  2015年12月,《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揭晓。海尔进入全球品牌TOP100 ,位列第82 名,是海尔的历史最好成绩,首次位列全球白色家电行业品牌第 1 名。对此,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分析说:“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导,我们对于世界经济强国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是从品牌开始的,通过海尔、华为,了解了中国。”

  海尔的成功,得益于企业的历史沉淀和对商机的敏锐嗅觉,更得益于像王阳阳一样的新型工匠不断涌现。王阳阳说,做工匠就一定要有专注的态度、钻研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要像足球赛场的守门员一样懂得坚守。(记者 何中然)

责任编辑:张泉(实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