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黄才良:大国小匠精益建造

发稿时间:2016-06-29 09:07:00 来源: 工人日报

  在这家建筑企业,一切用标准说话,“每一道工序就是一个模块,一个个标准模块有效地砌筑,就会形成最终的‘零投诉产品’”

  “大国小匠”的精益建造

  在没有“大国工匠”的企业,能不能做出富含“工匠精神”的产品?

  在一家建筑企业,用标准说话,让每一个工序形成一个标准模块,“精益建造”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造良心房”是62岁的黄才良坚持了45年的信念。早先只是当个好瓦工,后来领着一帮人造房子,花甲之年,黄才良将自己数十年的建筑施工经验固化为标准,形成一整套工序操作规范,开始了“精益建造”的探索。

  所谓“精益建造”,是由精益生产的概念延伸而来。精益生产是流动的产品和固定的人来生产,而建造则是固定的产品和流动的人员来生产。“精益建造”根据精益生产的思想,结合建造的特点,对建造过程进行改造,形成功能完整的建造系统——“精益建造”管理模式。这种新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保证质量、最短的工期、消耗最少资源”的目标。

  “比如腰梁下砌体,光这么一截墙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就有7项,而每个工艺流程还有若干道工序。我们把所有工序都固定下来了。”从前年起,黄才良联合相关软件企业和专家,将自己的建筑经验固化为操作标准,把工程项目的一个个分项拆分为一道道工序,将每一道工序设计成管理模块。模块融合了作业规范、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验收频率、安全注意事项、最优资源配置等,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推送给作业人与管理人,实施准时开始、准点交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传输工序作业数据,通过准时采购实施准点供应,考核与现场管理指标对应;使工序由简单的工艺流程节点施工成为空间模块管理,由工序在规范作业的状态中反映时间与空间的数据,体现每一道工序的价值,使标准落地,让标准说话。

  “今天干什么活儿,几点进施工现场,材料什么时候到哪层楼,每个班组长看手机上就知道了,然后告诉相关施工人员,完成作业再通知检查人员验收。”截至目前,该团队基于“精益建造”的信息平台和1000余个细化到工序级别的标准模块,已经通过现场校验环节。

  按照“精益建造”的要求,工序式的模块施工中,一个施工段或一层的工作量没有按照流程完成,不允许进入下一个施工段或下一层施工;每一道工序没有按照“零投诉”标准作业,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建筑施工质量。

  传统建造方式常常出现人等待工作面形成或者工作等待人来完成的情况,出现人力与时间上的浪费,交接过程中也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而“精益建造”注重流程的设计,通过减少流程的不确定性,提高工作效率,使项目的每个工作小组持续工作,保证所需的资源直接输送到位,避免重复劳动。

  “精益建造”实行穿插法施工,打破了传统作业采用密集施工、集中安排的模式,着重施工工序的组织管理,通过施工工序时间与空间上的管理,缩短施工总工期,降低对各专业施工劳动力集中使用量的要求,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细部处理质量,提高了住宅工程管理的精细化与精益化水平。比如,将二次结构(起隔断作用和隔音作用的小墙)与一次结构(承受压力的墙体和柱子)施工、装饰装修施工与主体结构施工进行合理穿插,虽然增加了验收频率,但“更有利于劳动力日益缺乏下作业人员的组织,有利于工程质量与进度的控制,使作业更加趋于专业化、标准化,项目管理更趋于精细化、精准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按照拆分后标准工序穿插标准施工,21000 平方米、地上30层的一栋住宅楼,比传统方法施工至少缩短工期97天,工期至少缩短18.8%;作业人员数量至少减少18.6%,至少降低劳动力成本在施工总成本中所占比重的6.5%。而最关键的是,工程质量通过每个节点的掌控,逐个符合验收标准,无需最后返工作业。

  来自贵州的油漆工鞠文伟告诉记者,他做油漆工5年了,以前从来没有这样作业过:刷一遍墙,就要及时接受检查验收,再刷第二遍。开始觉得管得太细、太麻烦,明白道理后,适应了新的要求,做起来顺手了。以前是做完才来检查,起码要刷三遍墙,还不一定符合要求,现在刷两遍就好了,不用最后返工,质量好了,料也省了。

  “精益建造”法似乎在走一种另类的工匠培养道路:按照工匠精神,用标准和模块管理,一方面进行工厂化的施工,一方面造就“机械式”的建筑匠人,最终实现合格产品的建造。

  黄才良说,“经过标准流程的训练和实践,即使是三流水平的员工,也能干出一流水平的质量!”

  (记者 王伟)

责任编辑: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