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葛冬冬:国内运筹学拓荒者

发稿时间:2016-06-27 09:26:00 来源: 科技日报

  

 

  除了让企业了解运筹学遇到了很大阻力之外,组建团队时葛冬冬也遇到了问题,“运筹学在国内是个非常小众的学科。”既精通理论、又代码纯熟的人凤毛麟角。

  开发传统的求解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要想提升求解器的运算速度,就必须对代码的每一个细节反复优化,耗时又耗力,还不见得能出论文,很难说服人来干。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理事会年会上,葛冬冬站上讲台,第一次向外界报告他们团队正在开发的优化求解器。讲到最后,想起这些年的开发经历,已近不惑之年的汉子情难自抑,声音哽咽,双眼泛红。

  优化求解器是运筹学的概念,是用来解决运筹建模问题的基础支撑软件。2013年,葛冬冬来到上海财经大学,担任管理科学与量化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着手求解器开发项目。

  目前,上财团队已经完成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源线性优化求解器的初步技术工作,其运行效率和数值稳定性已经堪比当前主流的开源求解器。并针对大数据问题特点,探索用一阶算法求解超大规模线性规划问题。

  围墙里的运筹学

  叶荫宇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华人运筹学的领袖级学者,同时也是葛冬冬的导师。2013年与国家电网合作,探索全国电力的实时调度和匹配问题。解决方案中,采用的是国外公司的求解器,但是源代码被封装,很难根据国家电网的特点做针对性改良加速。

  不只是电网,几乎所有的管理优化项目都可以归结为数学规划问题的求解,而求解器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核心算法,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效率。国外的商业求解器代码不对外公开,且售价极高,开源的求解器又不稳定,国内运筹学的发展,对求解器的诉求越来越迫切。

  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的兴起,计算任务越来越繁重,基于单一处理器的传统算法渐渐无法满足需求。基于GPU架构的算法并行化是解决大数据问题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所有经典优化算法,开发并行计算版本的求解器,这在国际上也才刚刚起步。

  “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求解器!”于是叶荫宇教授提出了开发并行版本优化求解器的意向。葛冬冬一听,觉得这不仅是在国内开荒,还能占领国际研究高地,是个机会,非常高兴地主动应了下来。

  但随即葛冬冬就发现,这事儿非常难做,是个大“坑”。

  和国外氛围不同,国内的运筹学被看作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锁在大学的围墙里。“注重理论,和工业结合不紧密,企业对于运筹学的认识普遍薄弱。”葛冬冬觉得,相比国外,国内运筹学的工业应用,特别在一些新生的商务企业里,近乎荒地,相对空白。

  葛冬冬团队身在围墙内,却要在围墙外开垦。推动运筹学的工业应用,也是他们做求解器的目的之一。看到近几年国内电商发展迅猛,葛冬冬和导师叶荫宇计划着帮这些企业做点事情,帮助他们认识运筹学的作用和价值,为实际应用开个头。

  去年,葛冬冬等人东奔西走。三伏天也要顶着大太阳出门,和很多小公司的技术员讨论他们的问题,反复跟他们讲运筹学的用处。而面对的通常是一张张年轻、怀疑的脸,他们压根不知道葛冬冬在讲什么,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全世界招兵买马

  除了让企业了解运筹学遇到了很大阻力之外,组建团队时葛冬冬也遇到了问题,“运筹学在国内是个非常小众的学科。”就葛冬冬所知,全国做优化算法杰出的专家很少,分散在各个高校。相对重理论轻应用,既精通理论、又代码纯熟的人凤毛麟角。

  开发传统的求解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要想提升求解器的运算速度,就必须对代码的每一个细节反复优化,耗时又耗力,还不见得能出论文,很难说服人来干。

  于是葛冬冬将视线投向了海外。

  素有“科研狂人”之称的何斯迈是葛冬冬从香港挖回来的。两人是研究生同学,相识已有15年之久。何斯迈曾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大学毕业后赴美求学。为人低调、不善言辞,但学术热情近乎偏执:很少出门,遇到科研难题就开始和外界“失联”,短信不回、电话不接。和葛冬冬一起在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求学的一年多内,他展露的才华令葛冬冬震惊:一口气在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五六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2014年,应葛冬冬之邀,何斯迈放弃港校百万年薪,拖家带口来到内地,成为求解器开发团队的最初班底。

  如何劝那些可以轻松在google、facebook找到工作的博士回国?葛冬冬烦白了头。东奔西走,想尽办法找开发资金,找人帮忙,搭建集群,反复给各种人解释这件事的意义……

  幸好上财对这件事非常支持。“千万级别的资金,说批就批。”葛冬冬还和学校沟通,减少引进人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解决团队的后顾之忧。

  目前,团队共有10人左右,汇聚了全球众多该领域的专家。叶荫宇、葛冬冬、何斯迈、江波,何斯迈和江波的博士生导师、明尼苏达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系主任张树中,以及佐治亚理工运筹学终身副教授、青年学者蓝光辉等。

  “我们需要相信年轻人的力量。”葛冬冬感慨地说。两周前刚从佛罗里达大学博士毕业,归国报道的邓琪,第一周就开始在他的油漆味未散的办公室加班。一些上财管科中心的学生,目前已经是求解器开发的主力,如在复旦读本科期间得过很多编程比赛大奖的博士生谢天,研究生毕业于牛津,又要到伯克利读博士的林天逸。各种背景的年轻人,在中心里几乎每一天都废寝忘食,心无旁骛地为了求解器工作。

  为国铸器不惜身

  招人、找钱、谈判……琐事越来越多,葛冬冬每天都忙到深夜。他觉得自己不像学者,倒像个项目经理。

  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叫家长,3岁的女儿拼命摆手,跟老师说:“我爸爸很忙的,不可能来。”

  葛冬冬不仅没时间陪家人,更没时间做科研。“科研是我的本能,长期不碰,心慌得很。”葛冬冬心情愈发烦躁,已经到了必须找医生的地步。医生要他多休息,葛冬冬苦笑,哪有时间休息!

  导师叶荫宇因为家人生病,飞回美国。和导师通电话,被批评开发进程慢。葛冬冬觉得很委屈,他的师兄弟都在美国当教授,忙时发论文,余暇陪孩子,只有他在国内,一直忙着鸡毛蒜皮。

  去年春天,葛冬冬去了一次斯坦福,看到导师满头白发,瞬间鼻子泛酸。

  叶荫宇在财大给他的几十万年薪合同签订后,转头就让葛冬冬分给学校的贫困生和开发人员;曾经连续3天,通宵达旦和团队检查开发计划的每个细节;曾经坚持搬进设施还未完善的学校公寓,只为了“能给你们省一点是一点”;曾执拗地说,国内的企业,需要意识到运筹与量化的重要性……

  想到自己之前的委屈和抱怨,葛冬冬忽然觉得羞愧无比,导师年近70,不图名、不为利,他都能这么拼,自己的一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有君子如此,不惜此身,为国铸器。那我当以命相随!”

  渐渐的,葛冬冬和叶荫宇的奔走有了收获。京东成了他们团队的合作伙伴,在他们的帮助下,京东的定价系统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出色。运筹学是什么,可以做什么,开始渐渐植入京东的科研文化里。现在京东的人见到葛冬冬,都会问他:还有没有专业的运筹学人才推荐给我们?

  运筹学应用开门红的同时,求解器的开发也一直在稳步推进。今年5月份,上财团队已经将叶荫宇提供的开源求解器进行深度改造,基本完成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源线性优化求解器。

  未来,上财团队计划购入更多带有强大GPU的服务器,开发多个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的并行算法,推出第二版求解器。并适当外延,开发针对机器学习、统计学习的计算套件。

  数学规划理事会年会前夜,葛冬冬回想这几年和求解器的故事,辗转难眠。思前想后,爬起来在幻灯片最后加了一页:感谢他(叶荫宇)对中国,对运筹学的坚持、激情、热爱。

  然后安心睡去……

  (刘 禹   王 春)

    

责任编辑: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