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杨佳富:讲述军人的荣誉

发稿时间:2016-03-27 08:38:40 来源: 云南日报 中国青年网

  杨佳富,彝名乌蛮滋佳,武警云南公安边防总队著名的彝族小说家、散文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影视剧作家、诗人,是一位多产、高产的当代军旅文学“领军人物”。

  1964年出生,1981年从军,身为全国公安(武警)边防文联云南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边防文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的杨佳富,在其近30年的写作生涯里,用自己的青春写出了160多部作品,三千多万字,摘取了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全国公安系统金盾文学奖、美国世界民族电影节奖等60多个奖项,作品入选《新编大学语文》,曾7次立二、三等功。他的作品题材跨越军营、乡土、城市三个生活审美空间,并且都写的很出色。

  他一直在祖国的万里边(海)防线上采访,为反映公安武警战友们在缉枪缉毒缉私,打黑除恶,反恐怖、反偷渡等行动中忠实地记录了边防线的日日夜夜与官兵抛头颅、洒热血的点点滴滴,是他最早提出了“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的口号。现在,这个口号已经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禁毒的共同口号。

  讲故事的乡村少年

  云南省昌宁县珠街彝族乡岔河村,杨佳富的衣胞之地,“那是一个不论我走多远,都魂牵梦萦的小山村。”多年后,著作等身的著名军旅之家杨佳富谈及故乡时,依旧一脸的“乡愁”。

  “儿时的生活没有太多印象了,都是处于半饥半饱吧,一天吃两顿饭,也到没有莫言那种撕心裂肺的饥饿感。”杨佳富说,儿时,他对文字、对书籍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饥渴症。“走在路上,看见一片树叶也要捡起来看看有没有字在上面。”

  “我父亲是马锅头,不识字,但他尊重识文断字的人,知道我爱看书后,他会从县城给我带几本小人书回来,最重要的是,他有个收音机,这给了我一个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世界。”小学毕业,杨佳富已经不满足小人书带给他的乐趣了,他渴望看“大书”。

  岔河村属高寒山区,毗邻凤庆县。“我们的茶山都是连在一起的,村子里的大人有对山歌的传统,对输了是很没面子的事。我们村子的大哥大姐经常被对方‘盘’得哑口无言。没办法,他们就来找我编写歌词。我乐意干这个差事,我编写的唱词帮他们赢得了声誉。现在想来,我最早的作品是发表在茶山上的对歌场上的。”

  杨佳富至今记得他看过的第一本“大书”是《闪闪的红星》,“在松明子火下看,不知道看了几十遍。没有书看的时候,我就特别想讲故事,讲书里的故事,添油加醋地讲从书里衍生出来的故事。后来,村子里的伙伴都爱听我讲故事,成了我的‘铁粉’。‘农业学大寨’时,孩子也要干活,我自小体弱,不喜欢干农活。我的‘铁粉’和我达成协议,我负责讲故事给他们听,他们帮我干活。”于是,在歇工时间一群半大孩子在核桃树下围着杨佳富如痴如醉地听他讲故事。

  后来,高考落榜后,一心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儿子的马锅头父亲决定让儿子进县城复读。

  杨佳富却背着脾气火暴的父亲报名应征入伍。

  “当时,边境上燃烧着战火。我们乡已经有战士阵亡的消息不时传来。我父亲本不同意我去当兵的,但送入伍通知书的是武装部的政委和派出所的所长,两人都佩戴着手枪,我父亲哪里见过那阵势啊,愣了片刻便赶紧杀鸡宰鸭。”杨佳富笑。

  “新兵训练时,军事动作,射击我都找不到自信啊,成天中不溜秋的混在一群新兵蛋子中间,内心沮丧得像一只灰老鼠。”杨佳富回忆。

  “新兵训练快结束的时候,要写心得体会给黑板报供稿,我拿起放下了许久的笔,可能是积累得多了,写起来得心应手。写了新兵心得,我还写了一首诗,呵呵,我们营房里有几棵芒果树,我那首诗的标题就叫《芒果花开》,几个月后,我的那首诗在德宏州文联主办的刊物《孔雀》杂志刊发了出来,那是我在公开刊物发表的处女作。”

  发现在军营中一无所长的新兵杨佳富因为写作找到了自信。“我发现我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做部队的宣传工作让我感觉到充实,我写出来的报道在部队、地方报刊刊登出来后,我的领导、战友看我的目光都不一样。”杨佳富说,“我兴趣在此,我不图什么,就是喜欢笔划过纸的声音,就是喜欢做宣传工作。”

  1982年,新兵杨佳富被选派到昆明参加“昆明军区新闻骨干集训队”学习。

  半年的学习结束了,“解放军报的记者带我们到扣林山采访,我要不机灵点,差点被敌方‘抓舌头’了。”杨佳富说,参加学习后,他能在很小的事件中看到新闻价值。

  生死一刹那

  1984年,因为报道成绩突出,杨佳富被派到《国防战士报》学习半年。

  “学习结束了,我被安排到老山脚下的天保边防站采访。我本来计划去天保采访一天的,没有想到进去了就出不来了。”杨佳富回忆道:“我们每天早晨会升国旗。敌方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几发炮弹过来,就把我们的国旗打碎了。我们也不理会它,第二天继续升旗。”

  在坑道里对敌作战,最大的困难是缺水。“离我们一公里的地方就是一条河,但是不敢动啊,你一动弹,几十发炮弹就打过来。”

  “第七天,是个大雾的天气,我实在熬不住了,带着负责我安全的战士几步蹿到河岸上,不想我一脚下去,完蛋了,沼泽陷住了我的双脚。这时候,敌方看见了我们,那小战士死死的趴在我身上,几十发炮弹就在我的身边爆炸。”

  九死一生,回到战壕的杨佳富不敢再擅自行动。

  “第九天,也是大雾,炊事员决定出去背水。他刚好接了水往回走的时候,坏了,对方发现他了,炮弹呼啸着过来。他左躲右闪,我们都在夸赞他,说这小子太机灵了。就在他一脚可以跨进战壕的时候,一发炮弹在他的头顶炸开……”时隔30余年,杨佳富回忆这一出时,依然哽咽失声。

  “他才十九岁,他是楚雄人……”亲眼目睹了无数个这样的故事,无数的战士在战场牺牲,他被震撼了!承载了那么多的人和事,手中的笔变得沉重,他要写,为那些默默无闻的战士们留下纸上的华彩,为他们年轻而短暂的人生列传。这一写,就是三十年。期间,他创作了15篇长篇报告文学、10部散文集、5部诗集、15部长篇小说、7部电视剧剧本,字字渗透着他对这支队伍的深情厚谊。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杨佳富是那种把身边的战友乡亲统统写进小说,并为之设计命运的人。他曾经带领着官兵在金三角一带和穷凶极恶的毒枭正面斗争,亲历了无数次殊死的较量,亲眼目睹了战友的鲜血染红了边境的土地。如今,他用战士的豪情和书生的意气捍卫着军人们的荣誉,这也是他坚持的作品主题。“我的作品是讲述军人荣誉,传承英雄精神的。”

  “我写的小说基本都以缉毒为题材,比如《边关冷月》这部书我用心最深,主角的原型是金三角的果敢一个边防检查站站长,他在现实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一直想澄清自己。我书中的主角是被犯罪分子陷害,为了军人的荣誉,他转业后还坚持暗中调查,最终洗清了自己的不白之冤。”

  已经著作等身的杨佳富也在思考公安文学的发展,关心着边防文学的未来。“公安文学的现在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发展也很快,但现在的问题是可创作的题材不少,如何提高公安文学作品的层次,我认为要多深入生活,公安作家要抽出时间沉下去写作”。通过他的文字,无数的边防战士走出云南,走向荧屏,走向大银幕,那些发生在千里之外可歌可泣的故事被我们熟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将一腔热血付诸笔端,为这支在彩云之南默默用生命坚守国门的队伍书写,书写这支队伍的荣誉。

  夏 羽

责任编辑:李婧怡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