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肉孜麦麦提·巴克: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发稿时间:2015-09-13 09:23:00 来源: 中工网

  每次培训、学习,肉孜麦麦提都非常珍惜,“去的时候背的是一袋子馕,回来的时候背了一大袋子书。”

  工作20多年来,肉孜麦麦提先后参加了单位组织的20多次、1200多天的技术培训,用11年时间学了两个大专和一个本科;30岁时成为新疆油田的技能专家,31岁成为全国青年技术能手,33岁成为集团公司唯一一名维吾尔族技能专家。

  走进位于戈壁滩上的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采油六班中心站,“像红柳一样抱团生长”的班训和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的头像映入眼帘。不仅在采油六班、在油田作业区、甚至在克拉玛依市充满民族风情的大街上,广告牌、灯箱上,随处可见肉孜麦麦提的头像,他不仅是2015年度全国“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还是新疆民族团结、爱岗敬业标兵,是克拉玛依市不折不扣的“大明星”。

  究竟这个中等身材、貌不惊人的维吾尔族青年劳模身上蕴含着怎样的力量?记者试图通过肉孜麦麦提工作和生活中的五个侧面,还原一个真实的劳模世界。

  采油工巴克:苦学汉语的维吾尔族小伙

  肉孜麦麦提·巴克出生于1976年9月16日,正赶上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在大家欢庆节日的同时,新疆和田县巴格其乡一位维吾尔族乡村教师的家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名字叫肉孜麦麦提·巴克。“肉孜麦麦提”,意为在肉孜节出生的默罕默德。

  新疆和田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其中汉族仅占3.4%,大家平时互相交流都是使用维语。15岁时,一贯重视教育的父亲鼓励儿子肉孜麦麦提通过“民考民”(使用维语考试),考入克拉玛依技工学校,成为和田县第一个走出来的产业工人。

  通过三年技校学习,肉孜麦麦提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重油公司成为一名采油工。从小在南疆长大的他在技校上的也是维语班,结果刚到单位时,语言成为最大障碍,为此还闹了几次笑话。 “师傅跟我们新来的员工聊天,让我搬一把椅子坐下,我听不懂,一直站着不动;问我在家排行老几,前面的人说他在家是老二,我想我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就顺口说了一句‘老一’。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一跟别人说话,就特别紧张。我感觉自己是一个能听见的‘聋子’、会说话的‘哑巴’……”交流困难总让肉孜麦麦提感到“有劲使不出来”,于是他下决心学好汉语。

  从拼音到笔画,肉孜麦麦提像小学生一样把字典上的字一个个抄写下来,并向身边的每一位汉族师傅学习汉语发音,大家也总是和他多说话、多聊天。对于不懂笔画、不懂笔顺的肉孜麦麦提来说,每记一个字,就像记一幅图,“如果一句话里有50个字,我就得记50幅图。像大罐的‘罐’、油藏的‘藏’,我不知‘画’了多少遍才记住。”

  通过不懈的努力,肉孜麦麦提考取了汉语专业八级证书。2007年,肉孜麦麦提被聘为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的普通话宣传员,成为全市唯一的维吾尔族宣传员。 对肉孜麦麦提来说,学习汉语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到现在我与人交流也只能使用简单的句子,写字也写不快……”他一字一句认真地说道:“其实不学语言我也可以把工作干下来,养家糊口没问题。但是绝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

  教练巴克:知识的乐趣在于分享

  有人说,采油工作不过是量油测气、清蜡扫地,而在这样的平凡岗位上,爱学习的肉孜麦麦提不仅熟练掌握了汉语,还一直在坚持不断地充实自我。 肉孜麦麦提抓紧一切机会练习技术,即使下班回到宿舍,脑子里还在模拟操作:电流怎么测、管线怎么接、流程怎么倒……上班的第二年,在公司作业区的技能比赛中,他获得了个人和全能第一名。队长特别高兴,奖给他一条毛巾被。20多年过去了,这条“崭新”的毛巾被至今还珍藏在肉孜麦麦提家中,“因为它记录了我的第一次获奖,它见证了我因努力而改变、而受到认可。”

  2007年,肉孜麦麦提被派到大庆参加技师培训班。大庆是每个石油人心中的“圣地”,肉孜麦麦提感到这次机会太宝贵了,一下课就追着老师要课件,带的U盘装不下,又买了个大硬盘……“去的时候我背的是一袋子馕,回来的时候背了一大袋子书。”

  参加工作20多年来,肉孜麦麦提先后参加了单位组织的20多次、1200多天的技术培训,用11年时间学了两个大专和一个本科;30岁时成为新疆油田的技能专家,31岁成为全国青年技术能手,33岁成为集团公司唯一一名维吾尔族技能专家。除了勤学苦练,“不安分”的油巴郎还特别注意在工作中仔细观察、总结经验,总想着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

  戈壁滩地广人稀,抽油机电机经常被盗,给油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肉孜麦麦提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后,大胆提出在螺丝上多加一圈防护套的办法,并发明制造出了与之配套的扳手。“我们这种(电动机防盗)螺丝用普通的扳手拧不动,必须用我们专用的工具才能把它卸掉。”肉孜麦麦提拿着扳手边演示边说。

  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改进,却解决了让大家头疼的问题。从此以后,肉孜麦麦提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技术革新上。他设计的“曲柄叉头膨胀器”、改造抽油机悬绳器支承盘、大罐浮标改造及应用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每年为企业带来3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肉孜麦麦提开始承担采油工的培训工作。2004年他被新疆油田聘为采油工技能鉴定考评员,同时兼任重油开发公司采油工种的主教练、考评员、鉴定员,至今培训学员约3700人次。

  身材壮实的杨雪峰是肉孜麦麦提“一对一”的帮助对象,现在他正参加重油公司备战技术比武的封闭培训。说起师傅“老肉”,杨雪峰讲了一件小事——“记得有一次他负责培训我们参赛选手练习管路安装,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厂房,把配件、工具都先摆好。管路安装特别费体力,为了节省学员的体力,在每个人接完管路后,他主动把线路拆掉,就是为了让我们存着力气多练几次。新疆的夏天特别的热,我们五、六个学员每人练四、五遍,他就要拆几十遍管路,工装一天汗湿好几回,也没见他抱怨过什么……”

  在肉孜麦麦提与其他教练的共同努力下,重油开发公司连续三届获得新疆油田公司技能大赛采油工种团体第一的好成绩。他所带领的20多名徒弟中获得油田公司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9名。

  当然,这也得益于重油开发公司特别重视职工技能培训,也为职工通过自身努力开辟上升通道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和支持,使更多像肉孜麦麦提这样的优秀技师有机会脱颖而出。

  根据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积累,肉孜麦麦提梳理出了采油岗位可能出现的100多项问题和导致问题的600多种原因,并结合自身经验编写了50多万字的维汉对照培训教材,为广大少数民族职工学习石油开采方面的技能知识提供了方便。

  肉孜麦麦提的父亲巴克老师在家乡无人不晓,这促使肉孜麦麦提从小也有个“老师梦”,没想到当上采油技术教练反而意外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我第一次给学员在教室里上课特别紧张,一堂课的内容十分钟就说完了,剩下的时间只能让大家自己看书。现在好多了,很多问题学会展开讲了。”生性腼腆的肉孜麦麦提笑着说,通过讲课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跨界”巴克:利用互联网长知识
  在教与学中,肉孜麦麦提收获了快乐和满满的成就感,但他却不止于此。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网络搜索资料,发现很多有用的资料下载需要付费或者积分,很不方便。我想能不能自己建个网站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这样就能方便全国各地的石油人查阅资料了。”从不会收发电子邮件到有了办网站的想法,肉孜麦麦提一下班回到家就鼓捣电脑,自学网络技术和各种应用软件,还向懂计算机的同事请教,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到深夜。

  2006年,肉孜麦麦提创办的“新疆石油网”(现更名为“红柳石油网”)上线了,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北京的优酷网也刚刚诞生。

  网站的建设很曲折,最早上传资料时,他要面对难懂的专业英语词汇,后来还因为域名被盗用无法访问过、因为遭恶意灌水被封闭过、因为服务器提供商的欺诈而瘫痪过……最严重的一次,因服务方设备故障,肉孜麦麦提和版主们精心搜集的资料数据一下子丢失了近70%!

  在几乎所有人都准备放弃的时候,肉孜麦麦提却花了更大的价钱,租用了更好的空间,购买了更专业的模板,前前后后花了五六万元钱。有人对他说,“这些钱在和田老家可以盖几间大房子了,你又费精力又费钱,到底为了啥?”

  现在,“一根筋”的肉孜麦麦提在网络上收获了10000多个注册用户,40多万人次的点击,看到全国各地的石油人,不论是初级工、中级工、还是高级工,不论是汉族、哈萨克族、还是维吾尔族,大家都可以尽情地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交流、探讨,他再次感受到了“用自己的知识成就别人的梦想”的快乐。

  肉孜麦麦提使用网名“准噶尔之子”在网络上与各地网友交流,结识天下朋友。大庆油田有一位叫宋宝玉的网友,有一次急需一份技术资料,当时肉孜麦麦提手里也没有现成的,就连夜给他做了一份。后来宋宝玉打电话给肉孜麦麦提,开口就叫“老师”。肉孜麦麦提很不好意思,说“我不是老师,我是个采油工”。宋宝玉却说:“我从你这里学到了很多,现在我也成了大庆油田的技能专家,你是当之无愧的老师!”

  随着网站的名气越来越大,新疆油田公司为戈壁滩中的采油六班开辟了网络和“创新工作室”,肉孜麦麦提和同事们就可以在工作间隙维护“红柳石油网”了。网络世界总是发展迅速,微信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为了赶上潮流,新加入采油六班的“90后”成员帮助肉孜麦麦提开设了红柳石油网的微信公众平台,并且每天管理更新,在朋友圈中分享专业石油知识。

  现在的采油工巴克,看得懂代码、写得了网页、用得了CAD制图,还会视频剪辑,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样样精通,新时代的学习型职工不正是这样吗?

  班长巴克:让每个组员都成长

  在技术上肉孜麦麦提是专家,在管理上他同样是能手,他所在的采油六班有23名员工,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少数民族职工12人,他在这多民族的班组里一直倡导“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的理念,创新班组管理模式。

  “我们班位于六东区,沿九区方向一出白碱滩就到了我们的‘地盘’,管理着8个计量站、148口油井。”肉孜麦麦提介绍起自己班组的情况如数家珍。

  班组成员杨雪峰说:“班长在我们班组中说白了像个大家长一样,有时候又像一个朋友、一个哥哥,人很随和。”

  生活中随和的肉孜麦麦提在工作中态度却非常认真,他坚信制度化管理远比“人治”更加科学易行。肉孜麦麦提在班里推行“标准井”工作量折算法,将工作区域和职责细化到每个岗位;实行班组属地化管理,并针对设备设施采取“六化”管理。一系列管理新措施的应用,使班组设备的完好率、运行时率达到了98%以上,辖区的综合递减率由过去的22%下降到13%.

  以前评奖金,班上出现过员工对考核的事项不认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是班长故意找茬。现在每个员工有了自己的属地,工作好坏一目了然,每月公示考核结果,谁也不能推诿,奖金从过去的大锅饭真正变成了多干多得、能者多得。

  新的属地划分,使每一名站上员工都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参照什么标准”,再也不用像原来那样等着班长每天早上给大家分配工作。原来“等一等”再干,干不了“放一放”,“有事找班长”的工作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

  采油六班推行属地承包、绩效考核工作两年来,班上的产量也在逐年提高。“实现了我这个班长不在和在一个样、不检查与检查一个样、节日与平日一个样、坏天气与好天气一个样。看到这些变化,我特别高兴!”肉孜麦麦提说。

  “好爸爸”巴克:“铁人”亦有柔情时

  “肉孜麦麦提首先是一个好爸爸,他能用行动向孩子们证明:只要努力,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而他又是一个缺乏幽默感的爸爸,因为他对自己要求严,对孩子要求也严。他也是一个好丈夫,总是时刻牵挂着我和孩子。”肉孜麦麦提的妻子名叫胡西代·买买提明,是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

  在肉孜麦麦提的家中,胡西代笑着向记者讲起了和巴克从相识到牵手的过程。“我喜欢他的腼腆,他越是腼腆我越觉得他可爱。他向我表白那天,我们围着400米的跑道走了3圈他都没有把‘我喜欢你’说出口,紧张的老是磕巴……”

  2000年,他们结婚了,婚房就是公司的男职工宿舍。“那时候我最开心的,就是坐在他自行车后面去夜市吃饭,一手抱着他的腰,一起憧憬未来的生活。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呀?可他却信心满满地对我说: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房子,不用再偷偷摸摸地用电炉子做饭,不用你去卫生间我在门口站岗放哨。从那以后,他经常看书到深夜,为了多练习操作项目,凌晨五点多又站在了训练场上……”胡西代开始还不理解,“像肉孜麦麦提这种采油工在克拉玛依一抓一大把,当时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也是相当高的收入,咋还这么拼命学习?想干什么啊?”肉孜麦麦提回答:“我一定要练技术,要参加比赛,让别人认识到我是个勤奋的人。”

  只一年后,肉孜麦麦提获得了集团公司青年技术能手。

  渐渐的,在丈夫的影响下,胡西代也拿起了书本自学英语,后来顺利通过了国家专业英语八级考试。2002年,胡西代以笔试、面试均第一的成绩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获得了现在让她为之自豪的职业——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英语教师。如今,肉孜麦麦提和胡西代儿女成双,收获一个“好”字。“儿子出生的时候我还比较年轻,处于工作向上奋斗的阶段,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现在,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上,我比以前更自信了,会留出精力照顾家庭。”作为家里的老大,肉孜麦麦提从参加工作那年开始,就承担了几个弟弟的学费、生活费,还用了六年多时间,一步一步翻盖了老家的房子。现在,肉孜麦麦提的四个弟弟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两个弟弟还出国深造。

  肉孜麦麦提特别感慨,“我通过勤奋工作改善了家里的状况,我的兄弟们也都走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人生道路。有一位维吾尔族老师傅对我说过,我们维吾尔族人里也能出现你这样,像铁人一样的人物令我们感到骄傲!我觉得机会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哪个民族、什么性别,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都有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长成才。”

  他给身边人上了真实的一课

  中午12点,采油工哈依拉提·毛拉洪提前收工,从井上回到班组站点的小厨房,开始煮饭,清洗芹菜、土豆、青红椒和皮牙子(洋葱),并给冻肉切片……今天轮到他为班组成员做午饭。

  下午1点多,上井巡线的工友们陆续回到中心站点,厨房里传出了炒菜的香气,一大锅米饭和烩菜热腾腾地出锅了。伴随着“开饭喽!”的吆喝声,大家各自捧起碗筷在小院中或站或坐,开始午餐。

  这是克拉玛依茫茫戈壁滩中一个普通中心站点的工作餐,在一望无际的百里油区上百个作业区中,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工作的地方离市区大概 40 多公里,都在野外,所以解决中午吃饭的问题就是大家一块凑钱,在前线岗位上轮流做饭吃。”新疆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班长肉孜麦麦提 ?巴克向记者介绍。

  听班组成员说,巴克是个认真的有点“过头”的人。一天午餐时,大家开玩笑让班长做饭,一向厨艺不精的巴克回家真的学起了炒菜,第二天上班就做了番茄炒蛋。虽然大家对这道菜风评不佳,但还是很喜欢这样一位“有点憨”的班长。

  除了做饭,“学艺不精”这样的字眼很难和巴克联系起来。从学汉语到学技术、从学计算机到搭建网站……学习贯穿始终,巴克以顽强的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羡慕的佳绩。

  巴克不仅爱学习,还特别擅长学习,无论是计算机还是工作专业领域,他都能学通、学透,甚至达到很高的程度,这不禁让人产生好奇:难道他特别聪明?还是有特别的学习技巧?学习之于他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么多年来我通过学习改善了家人的生活条件,也收获了人们的尊重,实现了自我价值。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也并不比别人聪明,但遇到困难,我从没想过放弃,我学习的‘秘诀’就是坚持。”

  肉孜麦麦提的妻子胡西代直言,巴克真切地给她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以前如果一个人跟你说,只要努力就会改变,我会觉得太假、太空了。但是看到肉孜麦麦提我改变了想法。肉孜麦麦提就是网络上常说的‘凤凰男’,刚开始特别普通,但他通过努力改变了命运。”

  今年5月,肉孜麦麦提参加了劳模宣讲活动。在济南第九职业中专学校,学生问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一路坚持下来?巴克回答:“知识改变命运、转变成就将来、奉献快乐人生,这是我工作 21 年来最深刻的感悟。谁说技校生没有将来?在油田这片热土上,我努力着、收获着、快乐着!”(记者 秦笑语)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