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夫唱妇随的“编外”教师 让大山深处响起读书声

发稿时间:2015-03-16 09:54: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大山深处响起读书声

益西曲批和学生一起跳舞。

益西曲批在给学生上课。

  排练藏舞、演讲、唱歌……四川理塘县则巴小学教学点的孩子们迎来了他们在这个学校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

  在四川省第三高峰,海拔6204米的格聂圣山山脚下,利用村活动室改成的3间教室显得有些狭小,益西曲批正在批改作业;借用村卫生室的一间小房子里,拉姆正忙着熬清茶、做中午饭,让学生一放学就能吃上热菜热饭。正是益西曲批、拉姆这对夫妻编外教师让偏远的大山深处再次响起了读书声。

  益西曲批1997年从巴塘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分配到理塘县章纳乡中心校任教,2008年录取为公务员又分回章纳乡,2012年任乡组织员,同时又是则巴村的驻村干部。

  则巴、达青、查冲西3个村离乡政府驻地约22公里,虽然牧民们实现了定居,但村里至今不通电、不通水、无通讯。益西曲批在走村入户时,了解到100多名适龄儿童面临上学难的问题——中心校离则巴三村较远,又没有住宿条件,且孩子们年龄较小,生活无法自理,高寒牧区每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冰冻期,用摩托车在简易公路上送孩子十分危险。村委会主任汪修强烈要求在村里建一所小学教学点。

  益西曲批多次建议在则巴三村建立一所村级小学教学点,乡党委、政府经多方努力,在县委、县政府及县文教局的支持下,决定依托则巴村村级活动中心建一所小学教学点。

  小学教学点建起了,可教师又成了问题。益西曲批主动请缨,说服了乡领导,在保证完成工作和包村任务的前提下,到则巴村小学教学点代课任教。为让学生能吃上热饭热菜,他又把打工挣钱的妻子拉姆叫来,把大女儿放到县中学读寄宿制,4岁的小儿子带在身边,拉姆当起了每月只有500元补助的“生活加管理”老师,把家也搬到了小学教学点。

  2013年9月,则巴小学教学点如期开学了。益西曲批把105名学生分成3个班,首先从习惯开始,规范学生的行为。他制定了切合小学教学点实际的教学计划,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藏文、思想品德等,大班上课,中班、小班就做作业或自习,依次给3个班上课,上午4节、下午两节,一天下来喝再多水,嗓子总感觉干涩。晚上,他还得在昏暗的油灯下批改作业。理塘的冬季特别长,在零下20摄氏度烧着钢炉手脚仍然冰凉,但益西曲批搓搓手、跺跺脚,又继续批改作业了。“虽然是代课,但我不能误了孩子们,不然我的良心会不安。”益西曲批说。

  丈夫从早忙到晚,妻子拉姆也一刻都不闲着。每天天一亮,拉姆都要到离校3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冬天顶风冒雪,夏天日晒雨淋,一天往返五六趟。因则巴三村属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所有生活用柴必须到6公里外的地方取,她就利用下午上山砍柴,天黑时才背着七八十斤的薪柴回校。牧民们看她太劳累,经常把自家的木柴送到学校。

  教育局为学生落实了3元/天/人午餐补助,实行“牛奶+X”供餐模式,所有生活及教学物资均由乡上定期运送。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拉姆每天都要多做一些饭,饭不够时,她只好自己饿肚皮。学校伙食开销大,她常常把每月领的微薄的500元补助都搭了进去,甚至有时还倒贴。看到穿得单薄的孩子,她把自家孩子的衣服送给他们。

  有了益西曲批这样的榜样,今年4月,不少村里、乡上的干部也加入到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学点再也不用一个班上课、另外两个班不得不上自习了。让益西曲批尤其欣慰的是,则巴村村级双语幼儿园6月将开工建设,预计投资139万元,总建筑面积588平方米,孩子们的教育将更系统了。

  叶强平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