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林秀贞 >> 我的劳动
大仁至善林秀贞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10-08 16:32:00    中国青年网

  她尊老敬老,30余年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

  她扶危济困,先后安排12位残疾人在自办家庭工厂就业;

  她热心教育事业,无偿资助14名贫困学生走入大中专院校。

  她,就是河北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林秀贞。

  她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被乡亲们称为“好人林秀贞”。2006年以来,她先后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还当选了党的十八大代表。有关她的故事,远不仅仅记录在了这些荣誉和光环之中,还长久地流传在了她帮助过、感动过的人们心中……

  6位孤寡老人有了好“女儿”

  在河北省枣强县南臣赞村的南头,有这样一座院子:初入院门,最显眼的是一棵枣树,树干不是很粗大,树龄却比院子要更老一些。眼下正是枣熟之时,老树为院子平添了几分生机,令人不易察觉,这里实际上已经多年无人居住。

  院里有几间土坯房,总共是三间北房、一间西房、一间门楼。西房和门楼的屋顶已经没有了。北房三间屋里,土坯墙上已经泛起碱土,梁上结满了蜘蛛网,窗户上的白纸也已风化,只留下空空的窗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住过一对老人--朱书贵和刘秀焕。

  说起这对老人,时间还是要回到1976年。当年,二老的家离林秀贞家也就二三十米远,林秀贞30岁,正是操持家事最为忙碌的年月,可她却注意邻家这对老人不是一两天了。

  有一天,林秀贞见刘金焕提着小桶挑水,老人家没力气提一整桶,只提了半桶水,可即使是这样,也晃荡得十分厉害。林秀贞见状连忙上前,一把拎起水桶,送老人回了家。这之后,林秀贞和丈夫朱金英时常会到老人家里帮忙。

  1976年冬天,林秀贞中午在家包了饺子,热腾腾地刚出锅,自己没顾上吃,就端着热饺子给两位老人送了去,可一踏进老人的屋门,那景象却让她瞬间就流下泪来:为了省柴,老两口吃的是早晨剩下的冷粥,灶台上的锅边还结着冰碴。

  眼见此景,林秀贞当即拿了个主意,她找到丈夫朱金英:“老英儿,俺寻思着把书贵老人他们接过来养着,你看咋样啊?”

  “你想好了,这可不是头脑一热决定的事情,管,咱们可就不能再撒手了。”

  “俺也知道有很多困难,可越是知道越坚定了管,俺见不得人遭罪啊。” 

  这年30岁的林秀贞,儿子才两岁,家里的牲畜、地里的农活没有一样不需要她。这一年,朱书贵76岁,刘秀焕74岁。但良善之心也是家门之幸,除了丈夫,林秀贞善良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她的想法,父亲甚至说:“缺钱,来我这里拿,别亏待了老两口。”就这样,林秀贞开始了她义务赡养朱书贵和刘秀焕两位老人的生活。

  今天,当人们站在两位老人的故居,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讲述着林秀贞和丈夫一起推着土车到处去拾砖头、捡酒瓶,推土和泥给老人修房的场景。而屋里窗台上的两块活动砖头,和它们掩藏的一个浅浅的小坑,也仿佛能让人听到1980年的一段对话:

  “妮儿,我给你看样东西。”刘秀焕挪到窗前,颤巍巍地把窗台上的两块砖拿开,取出两个盒子递给林秀贞。

  手拿写着安眠药盒子的林秀贞傻了,“六奶奶,您这是为么儿呀?” 

  “俺俩之前就说好了,其中一个不能自理时,另一个人来伺候。在俩人都不能自理时,就每人吃一瓶安眠药,落个同年同月同日死,自己不活受罪。妮儿,我现在把这个交给你吧。有了你,我用不着它了。”  

  “六奶奶……”林秀贞百感交集,“六奶奶,您放心,我就是您亲闺女,生前死后我都管!”  

  两位老人过世时,林秀贞和丈夫以儿女的身份为老人发丧打幡子摔瓦盆,让老两口走得体面。如今,每年林秀贞都会在三个上坟的日子去看望老人,那一句没有文字的承诺,林秀贞一辈子铭记于心。

  “俺就是不忍看穷人掉眼泪,听不得不幸的人的叹息。俺日子过得再好,看到别人受苦受罪,就感到难受,山珍海味也吃不香。要是大家跟俺一样幸福,一样说说笑笑,一样衣食饱暖,一样成家立业,俺心里才感到踏实,才会快乐。”林秀贞坚定地对记者说。

  在朱书贵老两口之后,林秀贞又先后照顾了4位老人。1981年,她开始赡养50岁的智障老人朱书常和36岁却有8种疾病缠身的朱金林;1996年,林秀贞又开始赡养患有脑血栓的68岁老太太朱淑芬,以及患有小脑萎缩的86岁老人张振起。

  2011年5月10日,林秀贞赡养的最后一位孤寡老人朱书常因突发大面积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这位在林秀贞家生活了31年的老人,去世时81岁,在当地被称为“喜丧”。但是,老人走得太突然,还是让林秀贞难以接受。

  林秀贞说:“常爷走的前一天晚上,吃了一碗饺子、半碟子炒菜和香肠,喝了二两酒,没有任何征兆。谁知这个病来得太突然,哪怕让我伺候伺候再走,我心里也有个接受的过程……”林秀贞原本没想到常爷会突发脑溢血,花1000多元买来防褥疮气垫床,让常爷躺在上面,她已经做好了长期伺候的准备,可是常爷只享受了三四个小时。

  朱书常从发病到去世的半天时间里,不能说话,但只要抓住林秀贞的手就不放。朱书常弥留之际,气管里有痰,呼吸困难,林秀贞的丈夫反复扶起老人排痰近20次,累得满头大汗。朱书常去世后,林秀贞的儿子和女儿给老人擦身子,剪指甲,换装裹衣服,让老人干干净净、有尊严地走。常爷去世前后,林秀贞夫妇因过于伤心,不得不多次服用速效救心丸。照顾老人,他们付出的不仅是体力,更有常年陪伴老人所萌生的那份真切亲情。

  回忆起这些年的感受,林秀贞说,最难的是看病,最累的是洗尿褥子,最怕的是阴天。记得1984年,朱书贵和刘秀焕二位老人都病倒了,林秀贞忙得不可开交。拆洗的尿褥子晒不干,就只能在锅里炒沙子,用热沙子把褥子烘干。为照顾好老人,林秀贞夫妻俩在炕下搭木板守护,连续74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直到老人去世;1994年,朱金林老人住院时,家里因给老人看病欠下许多外债,林秀贞夫妇只得边卖棉花边付药费和住院费……

  记者问起:“这些年为老人看病花了多少钱?”林秀贞笑着说:“俺把孤寡老人当成自家老人,谁给自己家老人花钱还记账啊?”有朋友看到她赡养老人辛苦,曾直言相劝:“想做善事,不如收养几个孤儿,越养越有希望,可你偏挑半死不活的老人,累死也没人管。”听了这话,林秀贞只是笑了笑。

  “亲生儿女都可能‘久病床前无孝子’,你非亲非故,端屎、端尿、看病、洗衣、养老、送终,为啥能坚持30年?”面对人们一次次询问,林秀贞总是说:“俺娘从小就教育俺,人要做好事走正路,俺只图个心里舒坦。”

  林秀贞在不同场合,最爱提到的就是“俺娘”。她说,小时候,娘常伸出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3个手指分开后,食指和无名指都朝外歪着,只有中指正正直直的,娘说:“人生就这3条路,这边的歪道不能走,那边的偏道也不能走,只能走中间这条又正又直的道。”

编辑:李盈盈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